最真·Aaron

宋代对外关系实录II

研究历史,其实是很有局限性的。
史料就那么多,你不能自己编纂,也不能任意修改,只能在现有的史料中变换不同的整理方式,所以才会不断的有现代作品出现,宋代对外关系的著作依然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宋代历史的热衷者,我始终坚信,还有许多资料可挖,还会有更多的罗列方式。


《宋丽关系史》
这是一本被遗漏的书,早在97年就已经出版,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两宋320年间与高丽的各种交流,总体来说,高丽人是向化于中原文明的,只是由于地缘关系,两国只能从海上建立通道,同时高丽先后接壤于辽金,导致宋朝的中原大朝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高丽即今天的朝鲜半岛,自古至清末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历代国主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历法与年号必须追随中国,国王即位都需要由中央王朝册封,除了隋朝时期比较嚣张,侵占了辽东半岛,其他时间都踏实地在鸭绿江南边不敢造次。

《经略幽燕》
本书的作者曾瑞龙是个立体型作家,他对于宋代对外策略的各种分析是带有独特视角和新颖的思考模式的,其著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另类整理,而是配合充分的理论分析,和自己相当独到的见解,这也是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地区对于历史的认知差异所造成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个全新的体系。可惜的是作者本人英年早逝,阳寿42。

宋辽关系基本都是围绕幽云十六州来展开的,宋朝想收复五代时后晋割让的失地,辽国则想夺回五代后周收复的关南三县,宋太宗个人具有极强的大一统观念,贸然发动了对辽的战争,从而拉开了宋辽两国30年间的战争序幕,宋朝的两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都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俱在的情况下,自乱阵脚,反胜为败的,从此宋人开始反思对辽的政策,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大一统,转而采取了保守政策,其中的弹性防御政策颇为有效,宋朝在缺少战马,丢失长城一线的情况下,进攻乏力,但防守有余,反观辽国,自从与中原王朝中断了贸易关系,国内物资严重匮乏,更为重要的是,无数次的南侵败绩表明,侵宋战争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最终两国停战,签订盟约。

只是宋人始终未忘收复故土,六帝神宗的各种改革以及开疆拓土的举措,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积攒实力最终战胜辽国,八帝徽宗通过连金灭辽终于实现了宋人近百年的梦想。

严重推荐此书,它是一本用现代战争理论包装的古代战略的经典著作。

《拓边西北》
作者还是曾瑞龙,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本缺作,是作者的遗孀根据作者以往的论文拼凑出来的一本书,缺少系统性,但仍不失为上乘之作。

自四帝仁宗起,西夏公然反叛,宋夏战争中宋朝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神宗即位后,志在吞辽灭夏,发动数次大规模对夏战争,而后的哲宗,徽宗朝不断蚕食西夏的国土,西夏苟延残喘,亡国在即,可惜的是宋徽宗贪恋北方领土,兵锋北向,最终引狼入室,导致宋室南迁,西夏蕞尔小国也得幸继续苟延残喘。

《宋代外交制度研究》
前面讲过,宋代的对外关系与之前的汉唐大不相同,呈现多元化的形态,汉唐一直坚持的是朝贡关系,而宋人根据现状调整自己对外的外交关系,比如对待辽国和金国就是敌国礼(对等国),双方使节持国书交聘;西夏,高丽则是附属国,使节持诏书诏谕;周边他国则是纯朝贡关系,而且因为彼此国力消长还在不断调整中,例如辽末期间,逼迫辽放弃对等关系,对宋朝称臣纳贡;神宗,哲宗年间为拉拢高丽牵制契丹,特意提高高丽国的地位,位列夏国之上;南宋初年因为国力衰微,也曾对金称臣等等,都充分表明了宋人不再一味坚持所谓的“朝贡关系”,对外关系选择了一种更为现实的态度,伺机改变自己的国际地位,总体来说,宋朝作为中原王朝被诸国奉为正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辽,金虽然一度势力强大,但最终没能取代宋朝在中国的统治,辽金兴于北方,无正统相传,又没完成大一统,因此无正朔之理。

宋代的外交制度的多元化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一个先河,这本书很值得研究。

《澶渊之盟新解》
“澶渊之盟”千百年来一直存有诸多争议,但总体来说,从宋朝本朝人到后来的元,明,清,至民国到建国后的大多数史学家还是给予肯定的,毕竟这个盟约保证了宋辽之间百余年的和平。

有争议的地方主要是宋朝放弃了燕云十六州的主权争取,每年赠予辽国的岁币,还有就是导致在北中国地域关系中,宋朝在与辽国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此书基本上代表了另外一种新视角,他们逐步分析澶渊之盟带来的积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在地位上是占优的;汉唐在实力不济的时候都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这都是宋人所不齿的,自宋一代,没有嫁给过外族一个女人;岁币这事儿汉唐都干过,有过先例,所以宋朝并非第一个这么做的中原王朝,况且富庶本身就是宋朝的特点,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大概相当于1-3个县一年的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高出数百倍的军费来说,这真是一笔太合算的买卖,另外通过两国的贸易顺差,宋朝基本都可以赚回来。

《帝国生存环境的诠释》
把这本书列入对外关系实录中有点勉强,书的质量中等偏上,唯一让我欣赏的就是作者的思考方式,他是从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的角度诠释了整个帝国的生存环境,包括宋人从心理到实际行动中的各种纠结,宋人通过修史,或者其他方式来获取一定的心理安慰,比如对辽作战的不利,连续几代宋朝人始终避讳谈及武备,似乎心甘情愿承认武力不举,而后的神宗皇帝又再度振奋,对外战争频繁,拓土千里,这都是一种心理因素在作祟,宋神宗,宋哲宗的注意力大多数是在强兵上,要力图改变宋朝对外战争中的被动局面,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宋朝国人的心理疾病,实际上他们也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宋徽宗即位初期,宋朝的大朝形象再造成功,万国来朝的局面再度重现,这都是因为宋朝人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国际关系,改变帝国生存的环境。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
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程龙,76年生人,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他从更另类的一个层面整理了宋夏战争时期的战争一角。北宋西北部与西夏边界线延绵上千里,地形错综复杂,战争从宋初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边境线也在不断变更,其中宋朝的兰州,熙宁,秦州,延州,麟州一线的军队补给工作是很值得研究的。

内容新颖,只是略显生疏,文笔不突出,值得一看的。


历史是简单的,它就放在那,任由你摘取,
历史又是复杂的,有太多太多的扑朔迷离的东西不为人知。
这恰恰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文章来源: 《宋代对外关系实录II》by 小狂.

评论

  1. Emily #1

    天啊你还懂历史,o~~

    回复
    2012-08-29
  2. 狂大爷 #2

    宋,一两句说不清楚,还需进一步学习,它是一个极具魅力又极度悲催的朝代。

    回复
    2011-06-26
  3. 第四晚心情 #3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惜照不到自己。

    回复
    2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