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Aaron

评“王立群读《宋史》”


大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刚把“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差的两集补齐了,观后感:备感欣慰,百感交集。

毛泽东同志赞过五位帝王,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代雄主,是个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人物,然而,建国几十年来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讲述节目均少有人问津,仿佛透明一般。感谢王立群,感谢百家讲坛,感谢CCTV。

先简单介绍一下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王立群教授对于中国秦汉史的研究超乎于常人,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治史人;然而,王教授对《宋史》的一些解读相对来说稍显逊色。

正好最后一集名曰《任人评说》,我也粗评一下“王立群读《宋史》”吧:

一. 口误频繁,重大失误不少,审片不合格;

几乎每集都有口误,口误还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但错误就不好理解了。由于这是录播的节目,完全有可能修补那些错误点,在电视台播出的版本之所以错误不断,就是因为没有监督机制,主讲人讲的东西就是最终播放的,很明显审片人是彻头彻尾不懂历史的。具体什么错误,下面会提到。

还有一点就是王教授的白字非常多,作为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实不应该。

例:澶渊(chán yuan)读成了tan yuan,嫔妃(pín fēi)念成了bīn fēi;木栅(mùzhà)说成mùshān。
  

二. 治史须严谨;

王立群教授在主讲的过程中经常会释放各种主观臆断,历史核心价值是把真相,而不是把拼命地阐述自己的观念。

节目中有诸多地方含糊不清一带而过,如此这般学生看过后就会认为,历史=评书,可以适当发挥,这是万分不严谨的。以更新颖的方式把历史讲出来无可厚非,但前提还是要尊重历史事实,毕竟大多数观众是张白纸,且是100%信任主讲人的。

例-1:王教授在节目里基本对国号与年号不分;皇帝的谥号、尊号、庙号概念混淆不清;宋初诸王封号混乱不堪。
例-2:“金匮之盟”、“太祖誓碑”、“斧声烛影”、“先南后北”至今为止都是有争议的,无可谓真假或是非,史料摆在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王立群非常主观地灌输给观众自己的意见,并在讲述的时候倾向性过于明显,论证也太过牵强。

三. 节目资源分配不合理,论证偏颇处多,整体逻辑性差;

节目共40集,每集45分钟,时间不可谓不多,长篇电视连续剧也不过如此,但是王立群教授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立体地去阐述赵匡胤本人及其生平事迹,如此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诸多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章节被忽略,却用了大半时间介绍十国中的藩镇政权,如此这般,赵匡胤在王老先生笔下显得太单薄,有些索然无味。

例-1:后蜀占了4集半,总共40集的节目里,起码有15集完全没提赵匡胤,这样的布局十分不合理;
例-2:王教授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不向宋军投降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李煜不愿意投降;第二…..”这…已经不能用逻辑来判定了。

四. 王立群自身对《宋史》的认知尚有欠缺;

对王立群的认知来源于其在百家讲坛的另一个期《王立群读史记》,作为先秦史的专家,在讲义中几乎不用看教案,一气呵成。但在读宋史中的表现就不是那么游刃有余了,录制时经常卡壳。

在节目中阐述的一些个人观点都不太尊重历史本身,一会儿说这个史料不可信,一会儿说史料无记载,我认为我觉得云云,这是一个历史人不应拥有的角度。

例:王教授引用的史料基本上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主线,只有在传说段子中引用一些杂谈与笔记,整体上缺少正史旁证,《宋史》的史料来源的几个重要点并没有概括完整,导致许多事件描述起来略显单薄,这属于非常严重的单条腿儿走路。

五. 误点方面,须避免,更应立即纠正;

不可误导新一代历史人,希望王老先生能在其博客,微博等平台上公开澄清自己带来的众多错点。

捡几个大的疏漏:

A. 王立群在第4集《木牌蹊跷》中,原话:《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太宗年间,《宋史》成书于元朝初年,两史相差时间300年。

纠正: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成书时间应为太祖开宝年间,而《宋史》是在元朝末年宰相脱脱主监修成的,两史成书时间相差近400年。
评:号“读宋史”,《宋史》成书时间不知焉?

B. 第4集《木牌蹊跷》提到,五代后周军制,禁军分为侍卫司与殿前司,李重进任侍卫司都指挥使。

纠正:1“侍卫司”应为“侍卫亲军司”,亲军二字此处不可略;2:李重进显德年间军职是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而不是侍卫司都指挥使。
评:中国军队=国军耶?

C. 王立群讲到后周显德年间南伐得淮南14州,人口增加了1000万。

纠正:《新五代史》载,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南唐割江北地,得十四州,人口226,574户。按一家五口算,100多万人而已。又载,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全国户口2,309,812户,如此计算,以前的后周人口是负数了。
评:王教授学艺不可谓不精,也许是数学没学好。

D.王立群在第14集《雪夜定策》中提到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赵普在滁州侍奉宣祖数日,宣祖为赵匡胤本人,乃误!

纠正:宋宣祖乃赵匡胤生父赵弘殷,而非赵匡胤本人,宋太祖即位后,赵弘殷被追封为宋宣祖,谥武昭皇帝。
评:这个错误真的是太低级了,不能容忍那种…

E.王立群在第二十八集中,居然把献计浮桥的主人公樊若水讲成樊若”冰”了,本集中提了三次,第二十九集中又提了一次。

纠正:江南书生樊若水北献浮桥计,这是路人皆知的故事。
评:这个错误堪比讲《水浒》把宋江说成宋河…

六. 让年轻人真正地喜欢上历史。

一个历史人应有三谋:
下策,以己之力,倾囊抛出;
中道,以己之识,让学生多读著作;
上谋,以己之慧,使年轻人真正地喜欢上历史。

“王立群讲《宋史》”如果能使更多的人知道关于赵匡胤的故事固然好,但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宋太祖,对宋史,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去自学,自探。主动带着兴趣学习与被动灌输的育人结果大不相同。

对于这个节目,我认为更适合的一个名称是:《王立群讲宋朝历史小故事》。

七. 遗憾之处:

宋太祖从广义上讲对华夏文明的延续贡献甚多,从狭义上讲,有宋一代诸多善政的树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宋之善政有七:
1.无宗室相残之祸;
2.无强藩叛乱之祸;
3.无宦官专权之祸;
4.无外戚秉政之祸;
5.无权臣侵逼之祸;
6.无民变席卷之祸;
7.无宫闱女权之祸。
上夏商周未可比,汉晋唐不可平议,元明清亦更逊一筹。

这要拜宋朝祖宗之法的既定者赵匡胤所赐,但在长达40集的讲义中难寻其踪迹,可惜可叹可憾!


整体上,王立群一直在用他的内功完成了整个节目的录制,就像是一个英文很好的歌手唱了一首他不太熟悉的法文歌,虽然不太标准,但不影响效果,因为台下没人懂法文。

感慨万千,心情久久未能平复,检查了一遍,有点“灭”王教授的味道,初衷并不在此,仅希望国人多关注历史。无论怎样,王立群是一个不错的讲师,能讲,会讲。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广历史,这本身就值得称颂。

文章来源: 《评“王立群读《宋史》”》by 小狂.

评论

  1. I #1

    學習了,解除了許多疑惑。

    回复
    2013-01-3
  2. 奶茶店 #2

    我挺喜欢宋代的。。。

    回复
    2012-11-2
  3. 大暴走 #3

    赵匡胤长得真霸气!!!

    回复
    2012-10-13
  4. 广州人 #4

    很喜欢国学,博主分析得很详细!!

    回复
    2012-10-12
  5. S.J #5

    不看不知道,原来王教授也不是完人。

    回复
    2012-10-10
  6. 天水郡公 #6

    谢回复,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此看来,宋之善政实至名归。

    回复
    2012-10-10
  7. 天水郡公 #7

    1.无宗室相残之祸;宋太宗逼死两个侄子,害死两个兄弟,算不算宗室相残?5.无权臣侵逼之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算不算权臣侵逼?6.无民变席卷之祸;方腊,杨么起义算不算民变席卷?7.无宫闱女权之祸。北宋刘后掌权十数年算不算宫闱女权?请博主直面回答。

    回复
    2012-10-9
    • 小狂

      首先要对所谓“之祸”有一个统一的认知,是否引起大的祸乱。1.宋太宗对宗亲有处理不妥之处,但未如刘汉七王叛乱,司马晋八王之乱,李唐玄武门之变,诸如此类的刀光剑影,宗室之间相互倾轧,掀起大规模祸乱。5. 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四人至死并无反意,他们的擅权均为自保,虽然排除异己甚重,但并无篡位之心,亦未造成政权不稳,是权臣,但并无侵逼之意,以上四人可以与开国相赵普对比。6.方腊,杨么,包括王小波李顺,危害程度未出一省,均为局部民变,上不可比秦陈胜吴广,唐末黄巢大起义,下不可比明末张献忠,李自成,席卷全国之势。7. 刘后擅权,皆因宋仁宗即位年纪尚轻,无法亲理朝政,期间有不合礼数之处,但比汉之吕后,唐之武则天,满清之慈禧,并未造成大的祸乱。需不同意见,望多交流,盼多沟通。

      回复
      2012-10-9
  8. 北人 #8

    王教授提到“南唐后主李煜不向宋军投降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李煜不愿意投降;第二…..”这句话乐着我了

    回复
    2012-10-8
  9. 808 #9

    心好细哦

    回复
    2012-10-8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